施银珍展示她的献血证
一次目睹、一次相遇,让她坚持献血十二载,一次意外、一次朋友的患病经历,让她坚定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信念。她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施银珍,柔弱的外表下,蕴藏着强大的力量。2006年至今,她已献血17次,总计献血6800CC。
初次相遇鼓起勇气迈出步
2003年,施银珍因为胆结石住进医院,这次住院经历,成就了她与无偿献血的次相遇。天性开朗乐观的她,最不喜待在沉闷的病房,住院期间,她喜欢漫步在医院中,和医生、病友交谈聊天。在这段时间里,她看到了许多病友在手术中需要用血,看到许多志愿者挽起袖子献出热血,一献一用,两个场景的交替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“献血”的种子。
往后的日子,这颗种子静静地沉默在施银珍心底最深处,直到2006年的一次偶遇。那天,她无意间看到停在老大通前的献血车,“献血”的种子瞬间生根发芽,激励她走上了献血车。次献血,虽然有点紧张,但她还是顺利的迈出了步,捐献了200CC,开始真正了解献血,并且更加坚定了无偿献血的决心。
“无偿献血,只要小小的爱心就能拯救一个病人。”这是施银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在她的宣传下,朋友们逐渐也有了献血的意向。等到她第三次前去献血时,身边就有闺蜜一同前往了。可惜的是,等到闺蜜第七次献血时,被检查出血压不符合标准。“现在每次看到我去献血,她都很羡慕。”
施银珍说,“身边朋友都很支持我,我也会一直献下去。”
坚定信念配型成功是一种福分
施银珍还是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。她说,让她更坚定成为“中华骨髓库”的一员,是源于一次意外。
2013年,施银珍的一个小姐妹突然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。听到这个消息后,她和另一位朋友紧急赶往杭州,准备为小姐妹捐献血小板。不巧的是,她不久前刚献过血,不符合捐献血小板的要求,同行的朋友也没有和小姐妹配型成功。无奈之下,施银珍只能在QQ、微信等各个社交平台寻求帮助。
天无绝人之路,2014年年底终于传来好消息,北京一名24岁的小伙子与施银珍的小姐妹配型成功。如今小姐妹已经恢复得与正常人无异,但施银珍回想起当时其发病时的情况,还是心有余悸。“每次发病,小姐妹浑身疼痛,看着她在病床上痛苦的样子,真的很心疼。”
其实,2009年,施银珍已经是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如今联想到世上还有许多像小姐妹这样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病人,她更加坚定了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员的信念。因为亲眼目睹,所以深有体会,施银珍告诉记者,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可怕,只是在献血时多抽取了5CC。但是这5CC的血,对于那些白血病患者来说,就像是撕开黑暗的那束光明。“如果配型成功的话,无论是对病人还是捐献者来说,都是一种福分。”她一直在等待着配型成功的信息到来。
更喜相伴小礼物蕴藏大意义
在施银珍家中,放置着多个印有“无偿献血”的杯子、脸盆等生活用品。这些是施银珍最珍贵的宝物,都是她献血后获得的小礼物,礼轻却情意重。
不仅自家有多个小礼物,施银珍弟弟家也有很多这样的小礼物。因为身体原因,弟弟无法达到无偿献血要求,看到姐姐成为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很是羡慕。为了弥补弟弟的那份遗憾,施银珍经常将献血得到的小礼物赠送与他。
今年情人节前夕,施银珍将献血时收到的一枝玫瑰花和一盒巧克力转送给丈夫,她至今还记得丈夫收到时喜悦的表情。礼物虽小,却蕴含着妻子的“热血”,丈夫直言这是他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。
常常一过间隔期,施银珍就会去献血。但今年她却将原定8月的献血日子推迟到了10月24日。原来,10月23日正是儿子18周岁的生日,儿子提出,希望得到一份特殊的“成年礼”——能和母亲一起去献血。“以前都是喝妈妈献血赠送的牛奶,今年我要自己去拿牛奶。”因为施银珍习惯于将献血赠送的牛奶送给儿子,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也萌生了无偿献血的念头。
>> 点此获取专业设计师免费量房设计
>> 8秒计算装修需要多少钱